电检局的尺度在哪里?

电检局的尺度在哪里?

16.06.2022文 | 陈伟光

大马的电检尺度向来严格把关,不论本地还是外国电影都面临删减才能上映,有些甚至被禁映。由于标准不容易捉摸,造成电影送审时面对各种风险,和电检局交手往往是片商最大的挑战,不同的意识形态足以决定一部电影的生死。

认清电检局的角色

很多人可能不晓得,大马电检局不属于通讯及多媒体部门,而是归内政部管辖,负责审查所有公开放映的电影。电检局不会干涉电影的制作,而是由通讯及多媒体部旗下的大马国家电影发展局(FINAS)直接参与,负责推动本地电影事业。一部准备在院线上映的电影,必须交由三名电检局人员审查,如果片商不满意删减和分级,可以提交电影上诉委员会重新审核,其结果将会是最终决定,电检局也无从干涉,只有内政部长有权改变决定。如果片商还是不满意,可以在五年后重新提呈,但同一部电影只能提呈两次。改编自得奖舞台剧的本地电影《Spilt Gravy on Rice》因为内容触及各种敏感议题,经过十年的争取,第三次提呈时改名《Spilt Gravy: Ke Mana Tumpahnya Kuah》,删减镜头和修改情节后总算获准在今年上映,可惜原作者Jit Murad已经在年初去世。

《Spilt Gravy: Ke Mana Tumpahnya Kuah》和电检局角力十年后终于获准上映,可惜原作者Jit Murad已经在今年初去世。

不可触动的马共题材

一般上被电检要求删减的镜头多与暴力、血腥、政治、性爱、种族与宗教敏感课题有关,有些则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问腿。去年唯一被禁的中国主旋律战争片《长津湖》就是因为被指宣扬共产主义而无法公演,只要涉及马共题材的影片,同样遭到相同命运。本地独立电影导演Amir Muhammad的《Lelaki Komunis Terakhir》(2006)和《Apa Khabar Orang Kampung》(2007),廖克发的纪录片《不即不离》(2016)和长片《菠萝蜜》(2019)即使在国外参展和获奖,也无法改变被禁映的命运。2013年的中文电影《新村》原本已经送审过关排期上映,但却因为政客和非政府组织的非议,电检局被逼重新审查,最终改变决定不准上映。这次事件让外界质疑电检局的决定受到外界影响,严重冲击他们的威信。

穆斯林国家的禁忌

由于大马是穆斯林国家,只要出现真人饰演伊斯兰先知的形象,都被视为违反教义,担心对人的崇拜会超越真主,所以像剧情片《Noah》便无缘本地院线上映,以免影响宗教和谐,连《Baby》和麦兜这类动画也因为以形象不清真的猪作为主角而遭殃。

《Noah》因为出现真人饰演伊斯兰先知的形象,违反了教义,所以在大马被禁映。

除了宗教,属于性少数的LGBT题材也不容易闯关,最近由Disney发行的Pixar动画因为有两女接吻的镜头而被大马在内的14个中东和亚洲国家禁映,连中国也因为要求删减不果而没有上映。大马对跨性别和同性恋题材向来零容忍,讲述首位变性人的《The Danish Girl》被禁变成理所当然,连真人版《Beauty and the Beast》也必须删减镜头才可以上映。性爱镜头过多也是死穴,2015年的话题作《Fifty Shades of Grey》在定档后被取消上映,因为片中含有大量的裸露画面,被电检局裁定不适合大马观众观赏。

Disney发行的Pixar动画《Lightyear》由于出现两女接吻镜头,被包括大马在内的14个亚洲和中东国家禁映。

政治氛围影响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大马电检局向来没有幽默感,所以讲述暗杀大马首相的喜剧《Zoolander》和开朝鲜玩笑的《The Interview》都无法在本地上映。政治压力同样会影响电影上映,最近一部以反送中为题材的港产片《少年》被禁映,理由是担心破坏马中关系;前年一部描写本地政治纷争的马来电影《Daulat》最终也只能转为线上播放。不过有些电影在政治氛围转变后重见天日,黄明志2014年的贺岁电影《孟加拉杀手》被前朝国阵政府列为禁片,却在希盟执政后於2019年解禁上映。讲述女巫师杀人事件的《Dukun》原本在2006年获得电检局一刀不剪批准上映,后来因为片商考虑受害者家属感受而取消,直到2018年恐怖片掀起热潮之际重新推出,社会氛围的转变让这部12年前的旧片突破千万票房。

以香港反送中运动为背景的港产片《少年》无缘大马院线,电检局担心内容会破坏马中关系。

被人诟病的电影分级

大马电影分级制分为三级:U(适合所有人观赏)、P13(13岁以下需要父母陪同观赏)、18(18岁以上才可以观赏)。片商通常会替电影争取U级上映,一旦被列为18级别,可能会失去庞大的青少年观众,所以为了市场,有些电影会根据要求删减画面或消音,以争取P13的分级。例如一部18级的电影可以出现粗口,如果要成为P13级,粗口就必须消音,所以有时候会让观众觉得混淆。不过讽刺的是,即使被列为18级的电影,上映时依然要被删减镜头,电检局似乎认为18岁以上的观众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大马的分级制一直被人诟病。

与电检长期角力

我最受不了的是本地电影节的选片也要面对删减,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电影节就发生参展的德国电影因为不愿意删减而决定不公开放映。每年在GSC院线举办的各类电影节也让观众感到不受尊重,由于有关选片都是由大使馆提供的原装版本,要删减也无从下手,结果就出现银幕被黑手遮盖的尴尬场面。电检局虽然强调没有干扰创作自由,但长期以来的各种设限已经导致本地电影人的自我删减心态。即使电检尺度有所放松,允许拍摄同性恋、变装和飙车题材,但内容最终还是要强调“改邪归正”,以符合有关当局的价值观,无形中局限了剧情的发挥。本地电影唯有继续踩红线测试电检尺度,期望在拉锯角力中冲撞出更大的创作空间。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