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在民主的路上

我们还在民主的路上

20.11.2022文 | 梁洁莹

一如很多媒体预测,没有任何政党在第15届大选后拥有绝对优势。

很多城市选民和华裔选民深感失望,觉得一切又回到了喜来登政变后的局面,甚至更糟。但确实如此吗?

走不出的种族囹圄

(1)很多华裔对伊党的崛起(49席)而担心,但很多巫裔不也对行动党的壮大(40席)同样担心吗?说到底,萦绕大马那么多年的种族政治,仍然是大马最大的囹圄。

大部分的我们依然活在自己的同温层里。也因此,我们看到行动党强区胜选后,有人庆祝放炮狂胜,他们只看到同一个选区的敌党败选,却没看到其他选区的友党同样败选,更看不到宗教主义的崛起,直至看到东海岸绿色走廊形成后,又转发宗教梗的图片或讯息来开玩笑。

当很多华裔网民希冀希盟与东马胜选政党结盟为政府时,又有否看到不少巫裔选民则表达国盟与东马胜选政党结盟的意愿呢?当一些华裔政客/助选员在政治讲座爆粗口/拿种族议题捞取华裔选票时,你又知不知道这些片段已被翻译为马来文,在友族的社交媒体/群组流传呢?

就正如我非常反感类似“是华人就进来”诸如此类的群组,表面看是相互取暖,其实不也是躲在同温层里的歧视吗?只有走出同温层,主动与友族多沟通,多看看友族媒体/群组的反应与民声,我们才能打破种族政治的囹圄。

目标一致,倾向相异

(2)国阵的大败,证明反贪是全民共同目标,但差异在于城乡选民的选择倾向不一样。与其说这是马来海啸,我比较倾向于用城乡选民两极化来形容目前的情况:西海岸选民选择了希盟,而东海岸选民则选择了国盟。

当然,这一切又回到了希盟里的公正党和诚信党该如何深耕半城乡和乡郊选区。尤其是公正党每回大选时的调兵遣将,其实难以撼动伊党在乡区的扎实基层工作,这就和巫统以前的基层工作一样。也因此,当乡区选民舍弃巫统时,也只会选择伊党而不是希盟。

无可否认,政策拟定固然重要,但那是长远的事,对于太多的平民百姓来说,远不及眼前的温饱、民生和服务更重要。这是希盟一直存在的问题之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也?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被遗忘的第三势力

(3)曾经我们不敢奢望两线制,而其实我们的民主已走在两线制的前头,因为第三势力已经悄然而至,只不过大部分的我们并没发现。

从2008年民联否决了国阵执政逾50年的国会三分之二多数优势,到2018年的第一次改变政权,再到2020年喜来登政变再次改朝换代;这次大选成绩已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国盟、希盟、东马(也可以加上国阵、其他政党或独立人士)。

因此,当希盟和国盟的议席势均力敌时,东马政党发挥得作用就恰如第三势力一样,达到制衡与权衡之效。就算国盟以伊党为领头羊,但东马政党也需顾及为数不少的基督教徒选民,成为了制衡伊党落实神权主义或伊刑法的关键。

走出同温层

是的,选后结盟看似很混乱,但我们应该也在这些年来学会了:政治不是一陈不变的铁板,任何一个政党或联盟亦然;任何强权或霸权可以被瓦解,也可以被挑战。

我们其实还在民主的路上,甚至已经走得更前了。无论是谁执政,一党独大已经成为过去,而且反对党肯定非常强大。至于未来会否再次出现我们所担忧的一党独大呢?一切就胥视于我们。

我们需要走出同温层。政党政客亦然。

梁洁莹

《观火》主编。曾是读新闻、写新闻、教新闻的媒体人。现在则右手拿笔,左手拿麦。对新闻伦理、性别和劳资议题尤感兴趣。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